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昨晚临睡前,泡了半斤豆子,今天点豆花。
点豆花的卤有胆水,还有石膏,今天用石膏点豆花。
在大邑县,如果去乡下做客,重视的人户必提前泡了豆子,推豆子点一锅豆花,以示重视。如果是腊月间,在灶前割一坨腊肉,菜地拔点萝卜青菜一煮,夏天做客,辣椒西红柿上市的时候,乡户会用青海椒炒个回锅肉,青番茄和豆豉蒸在甑子饭上,这些都是常见的搭配。
有外地人来了就不理解,豆花算啥子好东西,也待客?
我也不知道,这是传统吧!我猜想,在吃不起肉的年代,能费力推豆子点豆花就算隆重,毕竟,肉食算下来,豆花就算半荤腥了。
大邑人有吃豆花的习俗,出门下馆子,如果不是炒菜馆子,就是小菜饭,一般就是舀一碗豆花,夹一盘小菜,就是一顿。
再,人家户那些年炒菜也不寻常,炒菜对火要求高,肉丝肉片,考刀功火候,弄不好,肉丝肉片就老了,还费油,所以回锅肉是国民川菜,家家户户都会做,回锅肉不挑火,技术含量又低,再撇的手艺,搞出来都能吃下去。
街上的小菜饭馆子,豆花的碟子不算钱,点一碗豆花,你多拿几碟蘸水都没得人说,有时遇到下力的人进馆子,一碗豆花吃完,就拿蘸水下饭,店家也不会多话。
吃豆花,要豆脚水喝(点豆花出来的水),汤也省了。
豆花就是这样的存在。
我的父母虽是异乡人,可我在这块土地长大,受这里山河孕育,不知不觉,这甑子饭,豆花就进了骨髓里,有的东西,它会浸润在这片土地里,生生世世成了传承。
半斤豆子
石膏5克
豆花一大碗
石膏点豆花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黄豆250元,提前一晚上泡。
泡好的豆子洗干净,加凉水用破壁机打碎,尽量打细一点。
水的量这里没有记,随意加的。
步骤 2
熬浆。
先把锅烧滚,放少量食用油,这个步骤是预防巴锅。
步骤 3
倒入打好的豆浆,熬开。
这一步要特别小心,一定要不停推锅,否则容易巴锅。
边推,边注意火候,豆浆快开的时候,特别容易糊锅,豆浆涨起来还容易扑锅,要扑锅的时候,调小火或关火,等涨起来的豆浆落下,一会儿再开火。
步骤 4
豆浆一定要多熬,熬到泡沫散的差不多完了,这样熬出的浆吃了不易拉肚子。
散泡子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少加一点菜籽油(食用油也可),调整火候也可以。
步骤 5
准备石膏。
一般,500克黄豆,大约10克石膏。
250克黄豆,5克石膏。
把石膏磨碎,用水泡,再用细滤网过滤。
步骤 7
我这里用木甑子做筐,方便压豆渣。
边拧口袋,边用铲子压,把豆浆挤压出来。
步骤 8
把豆浆倒进过去烧开,把5克石膏水倒进去搅拌匀,倒石膏水时注意,石膏里有细沙。
步骤 12
石膏不能多,石膏多,豆花就会发泡,口感老。
如果吃豆腐脑,500克豆子,大约6克石膏即可。
菜谱创建时间:2023-04-29 15: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