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山药鸡茸粥,因此首先要煲一锅白粥。煲制白粥想必大家都会,但我还是要啰唆几句。依照米和水的比例,可以煮出不同程度的粥。最基本的白粥也就是所谓的全粥的米、水比例为1:5;水分较多的七分粥米、水比例为1:7,滑溜顺口的五分粥的米、水比例为1:10。那么,个人认为,“五分粥”是最适合加入其它食材继续煲制的
粥已煲上,我们开始加工其它食材。山药去皮、洗净,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入水中浸泡,备用。浸泡的作用是防止山药遇空气氧化变黑
鸡胸用刀剁成末,与肉馅相仿,这就是鸡茸了。香葱切成葱花,备用。枸杞用温水泡发至软
炒锅烧水,水开后将鸡茸倒入略焯一下,目的是去除其自身的血污,以免与粥同煮时起脏沫
约20分钟,白粥熬得差不多了。加入焯水后鸡茸,略搅拌,接着倒入适量的山药粒,搅拌均匀,开大火
粥开后,立即转小火,继续煲煮
约15分钟后,再次开大火,加入盐、鸡粉调味
出锅前,加入枸杞子,在粥里略烫片刻即可装入碗中上桌
喝的时候,撒入些鲜菊花瓣,可谓食养到家了。喜欢口味重一点还可加入一点点生抽
因山药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鸡茸亦可以腌制一下,放入一点点生粉和水搅匀即可;山药可选用那种看起来无毛且通体较干净的那种,这种山药是脆的,喝粥时会很有质感的。 在我看来,任何滋补品都抵不过素有“食物药”之称的山药来得实惠、直接。都说冬季食山药,胜过吃补药,这话不无道理。 山药属于当令食材,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黏。 其实,准确地说,山药只是个别称,它的学名叫薯蓣,还有怀山药、淮山药、土薯、山薯、玉延等别称。据史料记载,薯蓣由于唐代宗叫李豫,为避讳而改为薯药,又因为宋英宗叫赵曙,为避讳而改为山药,流传至今。 山药在我国主产于河南北部,河北、山西、山东及中南、西南等地区也有栽培。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可鲜食,切去根头,洗净,切片干燥后即为中药材。 从形态上来说,山药分为两种,一种茎为圆柱形,也就是我们经常得见的那种,当然,这其中因产地不同,又衍生出若干不同的品种;第二种则为无性繁殖,茎圆柱形,叶片心形,无花,叶腋间着生“山药豆”,此种山药相对少见。 此外,民间对山药有淮山药和怀山药两种称呼,多数人以为两者并无区别,其实不然。 淮山药指的应是今江苏、安徽等地所产山药,怀山药则指今河南焦作区域所产山药,而焦作尤以温县、沁阳、武陟、博爱一带所产最好。无论从药用还是营养价值上,淮山药都是无法与怀山药相比的。《神农本草经》载有:“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所谓物“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这也正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缘由。 从中医的角度说,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不燥不腻。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等功效。 其最大的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在许多抗衰老方剂中常配伍山药作为应用。尤其适合脾胃亏虚者食用。同时,它还有益肺滋肾的功效,对肺肾虚损的消渴、遗精、带下等病证都有着很好的补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