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倒入干净的锅里加热至92摄氏度以上、100摄氏度以下(目测快要煮开的状态即可)。⚠️整个过程中火、需不断搅拌防止糊底。然后盖上盖子自然冷却至45-50度左右(手摸锅的外壁不烫手,但感觉是较热的状态)。⚠️加热牛奶的目的一是为了杀点菌,但更重要的是使牛奶里的酪蛋白热变性,后期更容易凝结成块。
等待牛奶冷却的过程中,用热水消毒发酵容器和容器盖:热水倒进去盖盖子即可,等要用时再倒出水。玻璃可以用沸水,塑料要具体看塑料种类,我用PP(回收符号=5)塑料桶,用高于~60度、低于82度的热水。取一个勺子也沸水消毒。⚠️发酵容器不一定要气密性很好,乳酸菌的发酵在有氧环境下也能进行,但选择密封容器能更好的防止空气中的霉菌、加热时锅里的水等进入容器。
牛奶冷却到50度以下后,新开封一罐市售酸奶,取出消毒好、已经凉得差不多的勺子,舀一大勺市售酸奶扔进牛奶,搅拌均匀(不见明显的大块)。⚠️如果只做一盒,可以煮好牛奶后直接倒入容器,用牛奶消毒容器,降到合适温度后把市售酸奶直接加进去混匀。但如果要做很多盒,建议还是先搅拌再分装,否则可能这盒加多了那盒加少了,发酵状态不一致难以管理。
搅拌好的混合物倒入消毒好的容器,盖上盖子。放在温暖的环境下发酵。发酵时间取决于温度。⚠️两种基本的酸奶菌株发酵最适温度为:嗜热链球菌48摄氏度;保加利亚乳杆菌37度左右,因此一般酸奶43度发酵最佳,按配方比例大概需发酵4小时。非夏季的室温下可能需要八小时甚至以上。⚠️如果没有恒温加热的环境,可以烧一锅热水(不是沸水),把容器放进去或放在蒸格上闷。直接水浴的水温约50度,蒸汽闷的水温需要更高一点。蒸格法的优点是可以放很多层,适用于小容器。
(图中保鲜膜是为了防锅里的水溅进酸奶里,盖子不容易打开的容器,直接盖好盖子就行。)
40度发酵2小时左右的状态:牛奶已经明显凝固,之前倒牛奶时产生的气泡在表面形成了月球陨石坑。侧倾容器时各处的牛奶基本不发生相对位移,但目测这个固体的粘度更接近于果冻,比较“薄透脆”。
发酵4小时左右的状态:侧倾时开始有浑浊的乳清析出、固体部分感觉更浑厚、更像酸奶。这时候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发酵不足和过度都会出现乳清析出,储存过程中也会出现乳清析出。发酵不足时析出的乳清较清澈,且固体部分还没有连接成一大块,比较容易辨别。发酵过度一点对口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会影响成品中菌株的活力。
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以上(最好过夜)以后再食用,口感和风味都会更佳。打开以后固体更厚实、反光。⚠️勺子挖过后,如继续存放,会析出更多的乳清,液体部分变多、固体部分变小,这是正常且应该出现的现象!市售酸奶吃过放一边不析出乳清的,都是因为加了果胶等能保持体系粘度的原料(都没毒,放心吃,只是有的人不喜欢那种略带果冻而非糯糯的口感)。
保质期:一直冷藏的情况下,一个半月没问题。但是时间越久、菌的活力会越低,具体丧失多少我也没量化过。 益生菌:加了双歧杆菌的话,为了鼓励双歧杆菌生长,需要降低发酵温度(37摄氏度时最适宜),并且使用玻璃、密闭性好的材质,罐子的顶空尽量少,以减少储存中的益生菌损失。但是降低温度发酵出的酸奶口感风味可能比正常发酵下的差一点。就要看个人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