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无水无油的6寸加高活底阳极圆模(铝制),内铺油纸(这次底部故意没铺,后面会做个对比)。 铺油纸是为了方便脱模,不用清洗模具,保护模具涂层。如果没有油纸或油布,不用也可以。 模具也可以用不粘模,碳钢或不锈钢材质都可以。不同材质导热性不同,烘烤的时候温度也不同,烤的时候再详细说。
准备:称量好各种材料,蛋清和蛋黄分离。鸡蛋最好是常温的。
准备:低筋粉过筛备用。 烤箱预热,上下火160度,10分钟。
开始制作:将黄油倒入干净的小锅,隔热水融化成液体。 也可以用等量的植物油(玉米油、色拉油等无异味的都可以)代替黄油。隔水加热方便保温,也不容易加热过度焦化。
继续小火加热。倒入可可粉,碾拌搅匀到无颗粒状态。
倒入牛奶和水怡,搅匀成细腻有光泽的液体,继续放在热水里保温,备用。 水怡是为了保持蛋糕组织湿润度的,没有可以不加,没什么影响。
打发蛋清:蛋清中倒入全部的糖,用打蛋器沿顺时针方向转圈打发。 一次性加糖虽然打发速度比分次加糖要慢一些,但是打发后更稳定。
先低速搅匀,以免砂糖粒飞溅,再持续高速打发,打到如图这种状态,花纹清晰明显,蛋清呈细腻有光泽的奶油状,表面无明显气泡。提起打蛋器后,花纹和打蛋头留下的孔洞不会塌陷融合。 由于手持打蛋器功率不同,一般8-12分钟左右可以达到这个状态。
细看一下: 提起打蛋器,形成直立的小尖角(图右)。盆侧(图左)也能由打蛋器拉出坚挺直立的小尖角。这种硬性发泡状态就可以了。
逐个加入蛋黄,低速搅匀。搅匀即可,不要打发过度,过度的话就消泡形成豆腐渣了。
分两次筛入低筋粉,从底部以2-8-9点钟方向轻柔翻匀。
到无干粉状态即可。此时体积无变化,表面稍显粗糙是正常的。
舀一勺蛋糕糊到刚才保温的巧克力液中。此时巧克力液要保持60度左右,如果凉了就稍微加温一下再搅匀。
将蛋糕糊和巧克力液搅匀。 加入的这一勺蛋糕糊是为了平衡两种材料的温度和粘稠度,更方便余下的部分融合。所以这一勺蛋糕糊消泡了也没关系,拌匀就行。
拌好后是有光泽的细腻糊状。将它倒回剩余蛋糕糊中(第12步)。
从底部轻柔翻匀。搅拌手法和之前一样。
搅匀后倒入模具中,表面轻轻抹平,再轻震几下,震出气泡。图片是刚倒入模具的样子,还没抹平。 这时的蛋糕糊是粘稠的,往模具里倒的时候是呈缎带飘落的样子。入模后的体积和打发后没有明显变化。如果蛋糕糊明显变得很稀,或者体积变得很小,说明已经消泡了,入炉烘烤后也膨胀不高,膨胀后也会塌陷回缩。
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层,上下火160度,烤30分钟左右。 这个是阳极铝模的时间和温度,如果用导热更快的碳钢/不锈钢模具,温度可以降低5-8度左右,时间不变。如果温度不调整,表面膨胀后有可能会轻微开裂,不介意的话也可以不调整。
烤好了取出,稍晾凉后脱模,去掉围边的油纸。我就直接正放晾凉了,没有倒扣,也没有回缩。
比较一下铺油纸和布铺油纸的底部。这次做的底部故意没铺油纸,上次做的铺了,对比一下,铺油纸的更光滑,但是烤熟了之后都不会掉渣。 如果底部和四周掉渣很多,说明烘烤时间过长/烤箱实际炉温过高/烤箱密封性不好/低筋粉吸水量大,需调整牛奶用量。
经常有jm问分层工具,我用的就是这种普通的弹簧分层器和面包刀。这图是上次分层时拍的。 面包刀两头夹上弹簧分层器,一般是两格的高度。注意夹的方向和面包刀推进的方向相反,这样推的时候不会中途把分层器碰掉了。 分层方法:左手五指摊开,轻轻按住蛋糕顶部,右手拿刀,从右往左横向推面包刀,可以小幅度拖刀,不要总在一处来回蹭,就很平整地分层了。 也可以用等高木块,或者细线来分层,就不详细说了。
分好的三片,顶部削去的那层我直接吃了,巧克力味道浓郁,甜度偏低。如果不抹奶油或果酱直接吃,制作时糖量可以稍微增加一些。如果用来做蛋糕胚,这甜度刚好的。
随便拿起一片,很有弹性的,松手后恢复原状,不会开裂回缩。用来做蛋糕胚正好。
1. 可可粉要选择“非碱化的纯可可粉”。因为蛋清打发要偏酸性更稳定,而可可粉本身是偏碱性的,如果再碱化处理过,更不利于制作。另外为了防潮和降低成本,有些可可粉里添加了淀粉,所以选择可可粉的时候要看一下配料表。我用的是好时纯可可粉,做出来很香,大家也可以选择法芙娜等纯可可粉。 2. 打发状态:蛋清的打发状态一般是鱼眼泡,湿性发泡,干性发泡几种状态。如果做蛋糕卷,一般湿性发泡(大弯钩)即可;如果做戚风蛋糕,一般要干性发泡或偏向于干性发泡的湿性发泡状态(顶部稍弯的直立尖角)。分蛋海绵蛋糕要达到干性发泡,即能拉起直立短小的尖角。 3. 烘烤的具体时间和温度,也要根据不同烤箱的实际炉温酌情调整。因为一般烤箱的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都有温差,有的能差十几度。如果不是磨合好的烤箱,最好搭配炉内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