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粽叶先提前两三个小时用温水泡软。然后用开水烫一下。剪成小段备用……客家有专门做点心垫底的一种叶子,或者用芭蕉叶,但是在上海都没有办法买得到。
腐竹也要提前泡软,切小丁备用……在家里是有一种叫做甜腐竹的。在上海买不到。
白萝卜去皮刨丝。腐竹切成小段。五花肉切成肉丁。
热油锅,把五花肉煸炒至带点金黄
盛出备用。锅里面的油不要倒掉,放萝卜丝进去,煸炒至六七分熟。加入一点点生抽一起炒。切记,不要炒得太熟,因为包好后还要蒸,这样子口感不好。要注意不要炒得太干。炒好的时候把炒出的水分倒掉。但是萝卜丝要保持湿润的感觉。
客家人比较喜欢白胡椒粉,也就我们叫的古月粉。我还加了少量的黑胡椒粉,白胡椒粉的量加的比较多,如果能吃的话可以多放。
炒好的萝卜丝和腐竹五花肉丁一把虾皮,加点麻油拌匀。注意这时候馅料的是没有多余的汤汁。
看一下,这是快用完的馅料,盘底一点汤汁都没有。
艾叶如果有新鲜的话,最好用新鲜的艾叶,我的是之前采摘后汆烫过冷水后,冻在冰箱里面的。如果是新鲜的艾叶的话,可以快速地过一下水。
这时候来煮艾叶糊。放入黄片糖,就是步骤8左边的糖块。加入适量的水和一小勺油。把艾叶和煮开,煮开后继续煮个10分钟。(黄片糖是我们广东人比较经常用来煮糖水的用的糖,如果没有的话用冰糖也可以)因为艾叶会稍微带一点涩味,而客家人做这个萝卜艾粄的话,是需要皮子带一点甜味的。甜皮咸馅。
煮艾叶糊糊的时候来准备阿扁仔(方言),就是用开水和一点糯米粉面团煮熟。类似做面包里面的烫种的作用。用了100克糯米粉就是材料里面的糯米粉A,加入适量的开水。这个我没有称重。先用筷子搅拌均匀
合成面团(糯米粉A)
分成几个扁的小饼,这样比较快煮熟。
放进开水里面煮至浮起。
这时候艾叶糊糊煮好了。
取配方里面的糯米粉B ,400克。把煮好的艾叶糊糊马上倒入糯米粉B
用筷子拌匀。
煮至面团浮起,变成小透明
把烫种(阿扁仔)全部放入糯米粉B和艾叶糊的面团里面。加入少量煮烫种的开水。这时候面团是非常烫手的先用筷子搅拌一下。如果有机器的话,最好用机器来和面。没有的话,请练好铁砂长再来和面😂(我的外婆,妈妈和妈妈的朋友都练得铁砂掌一级功力)但是必须得用筷子或者锅铲趁热把烫种,艾叶糊和糯米粉B迅速拌匀。
合成一个光滑的面团。要看面团的干湿程度,需不停的加入糯米粉C。C的分量是不确定的。由于有艾叶的缘故,面团会一直很湿润,必须不停的加入适量的糯米粉。要把面团揉透。记得我妈妈合面的时候起码用了十几分钟。两位师傅轮流上阵才把面团揉透。要像耳垂一样的柔软,且不粘手也不会干。
也有点三光的程度才合格
粽子叶剪成段,在正面抹上薄的熟油(把油烧开晾凉)
取一个面团,揉成球。从中间用两个拇指不停的转压出一个碗状。与包汤圆跟月饼的手法很相似。
小碗放在手心
小碗的边要再薄一点。但是后面没有拍照。
放入馅料
尽量放多一点。
封口
把边捏紧
掐个花边
做了两种大小,这个的面团重量约90克。是妈妈平时包的大小,一般做会比较大一点。
我们自家吃的我做了70克的面团。放在手心里对比一下大小。
包好的产品已经想咬一口。把它们放在抹好油的粽子叶上面。
依次排好放在蒸笼里。这一笼是70克的。
做了四个大的。90克皮子
水开后蒸8到10分钟。
蒸好后变成小胖子。趁热赶紧吃一个。这才是对待美食的正确态度。
第二天用平底锅煎一煎。
煎至两面金黄,皮脆脆的。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