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菲-做个吃早餐的人#作品集
1688人浏览 23人收藏 1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文/莉莉菲
做个吃早餐的人,不是挤地铁上一瓶营养快线咕咚而下;也不是楼下小吃档带上一笼蒸饺边走边吃;更不是打卡前5分钟跑去麦当劳买一杯咖啡回来对着电脑品尝……而是意味着365天从容地坚持在自家的厨房和餐桌完成。
这得满足四个条件:起得早、肯去做、有胃口及有闲情,缺一不可。
每天比太阳起得早的人更幸福。因为你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你欣赏了娇羞的朝霞和喷薄的晨曦;你目睹了小店门口拉起闸门准备做生意的勤劳店主;你帮衬了有忙碌装着南瓜粥的身影的放心早餐档;你邂逅了赶在限行前忙往市场运送蔬菜鱼肉的货车……全世界处于一种苏醒的状态,那些为了生存而兢兢业业的人们,他们用各自的职业表演着对生活的热爱,你通过这些片段瞬间扫描了人生百态。
更重要的是你的一天是真正的从头开始,比那些睡懒觉的人多拥有几个小时。
记得念大学的时候几乎就没吃过早餐,常常是离上课铃声不到20分钟的时候才爬起来,匆匆洗漱完毕背起书包就往教室冲,食堂是在必经之路上,但它好像与我无关。
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至工作后,在国营单位的时候,食堂里用餐有特定时间,又有同事成群结队,用餐还比较有规律。离开后,早餐这一词似乎也离开了我的生活,偶尔有心情,也仅仅是买碗白粥或带个茶叶蛋。
难道不饿吗?当然饿,也正在这些磨练中变得比别人耐饿,以前有同事一到12点就说饿了掐得很准必须要去吃饭,我愕然,因为饿在我生命中就是常态。当然,我的胃真不好,高中开始就胃痛了。
这种耐饿的特质之所以能养成,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起得晚,而起得晚归根究底还是睡得晚,高中以前都是按步就班的生活早睡早起,大学后自由了,人的自律能力也下降。
有一次妈妈跟一个新认识的阿姨闲聊中,提起我会做菜,她是这么说的:我女儿不仅会做菜,还喜欢研究各种面包糕点,最难得的是她什么都肯去做。
我一直都觉得“吃货”一词感情色彩很矛盾,说这个人是吃货,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能胡吃海喝、永远先知道哪个旮旯里有美味、为了吃一口不惜舟车劳顿、不爱干活就爱吃等等,典型一好吃懒做的形象。有时候我也想吃这个东西那个东西,但那种欲望并没有特别强烈,尤其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同行时,也只是说说罢。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离真正的吃货还有好一段距离。
但似乎能把美食做得出神入化的都是真正的吃货。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我觉得在美食这一行,应该是反过来。我一直说爱下厨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享受制作的过程和看别人吃的满足相,但往往结果是,不管做出来什么,最后的消灭过程里,自己是做了绝对的参与的。你绝不会说因为好奇日本的炸黄金屎而去尝试制作一下,因为前提你并不爱这个东西。
所以肯去做的最大动力应该是因为爱吃,你肯去做什么,取决于你爱吃什么,爱吃才能做得好,这种情况下,我也想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
早起没胃口也常常成为不吃早餐的理由,但慢慢觉得胃口真是吃出来的。
很容易看到一些减肥的人说,不吃早餐是为了减肥,据研究,其实不吃早餐会更容易胖。
去年春天搬新家后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的日常便由两餐变回了三餐,并且坚持到冬天,那段时间不但体重没有增加,还很容易控制。同时我也在喝普洱茶,虽然不知道个中控制体重的真正因素,但我觉得饮食规律是功不可没的。
现在的早餐习惯,是起床后先喝一杯水,然后才开始制作,等做好的时候,胃也复苏过来了,突然想起来以前上班时不吃早餐还有一个理由是吃了早餐到中午都没完全消化以致吃不下午饭,然后到下午青黄不接的时候却开始饿。
所以胃口不好的人,不妨先尝试多样少量,这样既能打开味蕾,又能避免吃不下午饭。
时间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一顿精致的早餐耗时并不比正餐少,一天中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意义,早晨的意义就是把食材变得色香味俱全、把寂寥的餐桌变得活色生香。
因为早餐是能量的来源,而早晨是希望的来源。这么美好的人的内心与世界对话的光景就不应该被草率对待。
起早5分钟,可以看一篇新闻;起早10分钟,可以洗一个早澡;起早20分钟,可以化一个从容的妆;起早30分钟,可以做一顿丰盛的早餐;起早1小时,可以跑五公里。
而赖多1小时床,也许只是发了一个刹不住车或掉进水里的恶梦。
杂果酸奶杯遇室温挂着水珠;卡布奇诺冒着氤氲热气;吐司抹的牛油果酱刚刚从搅拌机倒出来;蔬菜沙律正吸着蛋黄酱的养分;戚风蛋糕切成了米字块;“叮”一声烤箱在报警迷迭香鸡翅已烤好……阳光穿过玻璃窗印在桌面,是烟是影,若有若无。
这样的早餐充满了仪式感。
而生活,正需要这诸多的仪式感来绚丽多彩。(未完,下见贴士↓)
菜谱创建时间:2016-06-11 22: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