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用的纳豆黄豆(左侧小粒)不要用平时的黄豆(右侧大粒)在装有水的碗中清洗大豆,换水 2 - 3 次,直至水变清澈。然后用大豆体积三倍的水浸泡,冬季浸泡 20 小时,春秋季浸泡 15 小时,夏季浸泡 12 小时。检查大豆是否浸泡好,将其掰成两半,若内部平整则浸泡完成,若内部凹陷,则需再浸泡 1 - 2 小时。最好在晚上开始浸泡,以便第二天检查泡发情况。沥干大豆并蒸熟。
高压锅:加水,中高火加热,上汽后转小火煮 20 - 25 分钟,关火后让压力自然下降再打开锅盖。 蒸:用中低火蒸 1.5 - 2 小时。
检查大豆是否蒸熟,用手指碾碎一颗大豆,若容易碾碎则已蒸熟,若未蒸熟则继续蒸煮至软烂(制作纳豆时大豆会变硬,所以最好比平常煮得更软烂些),沥干水分。
在煮大豆时,将容器和勺子放入一锅水中煮沸 2 分钟进行消毒,然后晾干。把方法A纳豆原种发酵和沸水放入消毒后的容器中溶解。 纳豆菌(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38℃-45℃,耐受温度范围较广,最高可耐受100℃左右的短时间高温。 纳豆菌的耐热性主要源于其能形成“芽孢”,这是一种休眠体,就像给细菌穿上了“耐高温盔甲”。 - 生长阶段:作为活菌时,温度低于10℃会停止生长,高于55℃则容易死亡。 - 芽孢阶段:芽孢能耐受100℃沸水短时间加热,甚至在120℃的高温下也能存活几分钟,这也是纳豆可蒸煮食用的原因。。
趁热将煮好的大豆(高温可杀死有害细菌,但能保留枯草芽孢杆菌)倒入消毒后的容器中,加入溶解好的纳豆,搅拌均匀。 方法 B 纯天然发酵法,将草本叶子放入碗中,用沸水覆盖消毒,然后沥干。将一半放入消毒后的容器底部,趁热加入煮好的大豆,再用剩余的草本叶子覆盖。
用纸巾覆盖容器,并用橡皮筋固定,室温放置发酵。
发酵:将纳豆放在加热至 40 - 45℃(105 - 115°F)的温暖地方发酵 18 - 24 小时 *。发酵完成后,豆子表面会覆盖一层白色薄膜,搅拌时能看到豆子间有粘性细丝。然后将纳豆放入冰箱冷藏 2 天再食用。注意冷藏前需取出草本植物或叶子(方法 B)。
搅拌一下,非常拉丝,香香
分装在一次性蘸料盒里,买的 25ml 的,可以装 20 克每个,外面卖的是 50 克每盒
搭配切碎的韭菜(白色部分)、酱油或味醂食用。
将 2 汤匙带有白色薄膜的纳豆冷冻起来以备下次使用。
酸奶机是绝佳选择。若没有酸奶机,可以像我这样做。将装有纳豆的容器放在装有 60℃(140°F)水的热水袋上,用毛巾包裹,连同温度计一起放入一个大的密封保温袋中。春秋季,将其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边;冬季,放在暖气附近,并用大毛巾覆盖袋子。不时检查袋内温度,若水温降至 40℃(105°F)以下则更换热水袋中的水。在最初几个小时,需密切关注发酵温度。我白天会经常检查,睡前更换热水袋中的水,这样就能安心入睡! 没大豆,可以用鹰嘴豆代替(注意鹰嘴豆的烹饪时间比大豆短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