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PP打开

面包的汉化:“桑拿房”出来还要用刀剁

81人浏览 1人收藏 0人做过
APP中查看更多做法
作者: 雷宗永
【封面图】汉口上海路,原意大利天主教圣若瑟主教堂。我家与它隔街相望。 “请问,上烘下烤、中间热气腾腾是什么地方?”很多人会说那是桑拿房。有样食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烹制的,那就是武汉的平民小吃:剁馍。 所谓“剁馍”,就是面包的武汉化!它的配方与欧洲老硬面包相近。它的发酵是传统的老面发酵,等同于面包制作过程中的“中种面团发酵法”。它的烘焙主要是上烘下烤、蒸汽烘培。只不过它的烘烤设施简陋土气,既没有砌成烤炉、也没有制成烤箱。 虽然汉口开埠很早,但在专家考证这剁馍是借鉴西式面包的改良之前,我姑且当它是江城人的美食原创。 那个时候,在武汉两江的码头旁、在三镇的街头巷尾,到处可见两个大火炉并立,熊熊烈火,一个敞着、一个上面蓋着个大锅盖。 肩上搭条长毛巾、身上围条抹腰的师傅,把发好的面坯码在两尺半大的平锅里,面坯中间挖个洞浇上些水后推到火炉上。大火热锅、水汽上窜时,移来被炉火烤得暗红的锅盖罩上。上烘下烤,里面水汽蒸腾。一会儿抬走锅蓋,黄通通、香喷喷、十来斤一个的烤馍馍出炉了。 在案板上,师傅拿个砍刀,手起刀落,一块剁馍递上你的手。不管边走边吃;还是坐在露天长条木凳上、就着一海碗豆腐脑,那外脆焦酥、内嫩松软的剁馍,就是码头上扛大活的,或拖拉着木屐板、赤膊短裤的小市民的早餐了。 如今,即或在以传承汉派传统小吃著称的武昌户部巷美食一条街上,也看不到卖剁馍的摊铺。难道,随着码头作业集装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兴起,这简单、粗旷、壮实的剁馍,也如“夕阳下,扬子江上一抹碎金水波”吗?

用料

面包的汉化:“桑拿房”出来还要用刀剁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主要食材。

步骤 2

水、盐、糖、植物油、面粉依次放进面包桶,最后,在面粉上放入酵母。

步骤 3

我家的DK面包机亮相。

步骤 4

开启“9•发面”菜单,预约时间1:40分钟。

步骤 5

面包机工作中。

展开全部
步骤 6
步骤 6

光波炉的烤盘上喷油,刷均匀。

步骤 7

用硅胶勺取出首次发酵的面胚。

步骤 8

将面坯用手拉扯成圆形置于烤盘里。

步骤 9

中间整出一个较大的见底孔洞。

步骤 10

放入光波炉内二次醒发。此时深圳室内气温约25度。

步骤 11

45分钟后,二次醒发后的面坯,约胀大了1.5倍。

步骤 12

开始烘焙。光波炉180度25分钟。

步骤 13

15分钟时看到表面金黄,翻身到背面,继续烘烤🥯。

步骤 14

家庭版的剁馍出炉了。

步骤 15

内部组织亮相。

面包的汉化:“桑拿房”出来还要用刀剁的小贴士

为什么要剁?因为,剁馍粗大厚实。用普通的刀切,上下皮脆硬、里面软塌塌,有点着不上力;用锯齿刀割,中间洞孔空间有限、伸不开手。只有拿砍刀剁,才能干脆利落。不仅与剁馍的整体形象相匹配,也满足了江城人急燥燥、火爆爆的性格期求。 剁馍发酵靠老面,掌握不好就会发过了或发大了,致使面团发酸,那就要用碱水来中和。经验不足的新手,往往拿一个铁铲到火上烤红,再往面团上一蹭烙下一片焦焦的面皮,尝一尝,才知道面团酸不酸、发没发到了位。有没有这么个锅铲,也成了武汉人鉴别剁馍师傅是不是老师傅的标志。 据说,剁馍不发酵,且扁平化、微型化后的产品,就是现在已经走向全国的湖北锅盔。

菜谱创建时间:2020-11-28 13:40:20
打开App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