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团: 面粉、糖、盐混合均匀,浇入油,用手搓成屑状。加温水,揉成光滑的面团。 盖保鲜膜,松弛30分钟。
馅料: A. 姜磨成蓉,与芫荽籽粉、孜然粉、水混合。
B. 锅里水煮沸后,下青豆焯3分钟左右,捞出滤掉水,再与绿辣椒、糖、盐一起放入搅拌机的干磨杯,加少量水,磨成糊糊。 磨成细腻的糊糊很重要!不能有明显的大颗粒存在!(见小贴士3)
C. 小火热锅,放油,加卡龙吉籽和阿魏粉(可替换成其他香料籽、粉,或直接省掉),炒几下。 加入A料,中小火炒约2分钟。 加入B料,炒约6分钟,直到馅料变成很稠的半固体状。 (炒的过程一定要不停地翻搅,以防糊底。过程类似炒豆沙馅儿)
面团均分成10份,每份约25 g,搓成球状后,略压扁。盖上保鲜膜,防止风干。 馅料也分成小份,每份10—12 g。我弄10 g的,大约可以分成12个。攥实成小球。
面团用手捏平(直径约5 cm),然后包入馅料球,封紧收口。 注意!务必要封紧收口,否则后面擀开会露馅,一露馅就炸不出膨胀的效果了。
包好的饼胚、擀面杖、案板上面都抹上一点点油防粘。 饼胚转一下,用擀面杖轻轻擀两下,再转再擀(不断转、擀),形成直径约14 cm的薄圆片。 注意!擀的时候力度要轻,千万不要把皮擀破了露馅。 *另一种擀法:取两片油纸,表面抹一点油。抹油的那面相对,中间夹着饼胚,叠起来,再用擀面杖擀开。
锅里放足够多的油,中大火加热,使油温保持在200℃以上(油温太低低不利于面饼膨胀)。 放入擀好的面饼炸。底部变色后,翻面炸。 过程中,不断地用锅铲或长勺,舀油来浇淋面饼的上表面,使上表面也均匀受热。 两面都变浅金棕色后捞出,滤掉多余的油。 (变色速度很快,所以手忙脚乱顾不上拍照了)
凉到不烫嘴的程度就可以吃了。
1. 黑种草/卡龙吉。拉丁名是Nigella sativa。英文名很混乱,叫black-caraway、black cumin、nigella的都有。印度—乌尔度语叫kalonji。一般用其籽粒。 淘宝有卖,搜以上名称都能找到。 我手头上没有,随便用了黑芥末(black mustard)籽代替——当然,是不同的味道。 你也可以用你熟悉的香料籽来替换,味道不一样就是了。 2.阿魏,对应的英文名/印度名叫asafoetida或hing。一般磨成粉末使用。这东西气味非常之销魂……好在用量较小,且熟后这种可怕的腋臭气味会消失。 如果不想买,就省掉吧。 3. 青豆一定要磨细到没有明显的粗粒。有一次我没加水,机器磨不动,剩不少粗粒,导致在后面擀的过程中,馅里的粗粒把面皮给顶破了,造成最后无法膨胀的后果。所以,不管用任何方法,一定一定要磨成没有明显颗粒状的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