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赞
Sunny_Kreglo 做过

2019年08月04日

【面包与身材】
通过这次面包课的反馈,发现两个现象:即对面包的“审美”和判断标准。

对吐司的好坏的判断标准仅停留在“手套膜、高大、蓬松、气孔均匀、绵软、拉丝、入口即化、底部不能沉积”。

新手对面包并没概念,大氛围就是这样,所以被影响也是正常。

❖那咱们一起来进行一次面包“欣赏课”吧,看看不一样的面包,拓展一下认知边界。

1️⃣除非重大失误(如发酵失败,图1来自google)外,只看图片就判断面包好坏是不够全面的。

2️⃣为什么呢?
因为,不同面粉种类、不同面粉的配比、水分含量高低、其他添加食材(糖油蛋奶等)、发酵方式、发酵流程、整形方式、烤制方式、个人偏好(除了味道口感偏好,可以延伸到作者个性和态度)等众多因素,都会影响面包成品的样子。

所以,在没有背景信息的情况下,单凭图片就下一个简单结论有点过于粗糙。

(今天就只看下“吐司“类和餐包类的图片)

⚫︎注意:没有比较各种面包的好坏高下之分的意思,也没有宣扬哪种面包好哪种不好的意思,只是客观列举几种平时不常见或说不那么主流的面包。

面包种类本就不存在对立面,应该是百花齐放。

就像除了知道花有玫瑰花外,再看看还有什么其它花的品种,并不是说哪种花更好。

⚫︎说明:课上说了,吐司只是亚洲吐司习惯叫法,西方同样形状的面包叫三明治面包。

吐司来自toast一词,toast是煎烤面包片的方法,不是一种面包种类名称。

但由于吐司的叫法在国内更易懂,所以就暂时都叫吐司吧。
➡︎图1,这种死筋说明发酵失败。

➡︎图2,摘自Peter Reinhart《The Bread Baker's Apprentice》,组织比较近国内对吐司面包概念,Anadama bread,玉米面和白面做的(仅凭日常常见的细软吐司看,恐怕很容易被打入气孔大组织粗糙行列)

➡︎图3,摘自Peter Reinhart《Whole grain breads》,100%全麦面包but(恐怕要直接被打入失败行列了)

➡︎图4,还是上面的书,上图为燕麦麸全麦面包,下图为发芽谷物面包切面but(会不会有人说是大馒头[偷笑])

其实说上面几种还属

2019-08-04

登录查看24条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