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豆挑去坏豆杂质洗净,用两倍水(1000克)浸泡四小时以上,让豆子充分吸水。
将泡好的豆子沥出,泡豆水倒掉。
将沥干的豆子放电压力锅中,加入三倍清水(1500克)。视豆子的吸水量不同,可略多加点水煮豆,以水面淹没豆面约10厘米为限。
开启电压力锅煮豆程序将红豆煮至熟软,能轻易用手捏破不留硬芯的程度。(用其他锅也行,反正能把红豆煮熟软就行)。
准备好细目筛网,刮板,棉布,钢盆等工具,开始洗沙。
把筛网放在钢盆上,放入煮熟软的红豆,一边慢慢淋入清水,一边用刮板将红豆泥在筛网上推擦,让豆皮等杂质留在筛网上,豆沙和水通过滤网流进钢盆中,这就是洗沙,慢慢将所有的红豆泥洗完。
留在筛网上的豆皮等杂质,丢弃。
把棉布放在钢盆上,将洗出的红豆沙水倒入,将棉布收拢绞挤棉布,将水挤出倒掉,红豆沙留在棉布中,就得到生豆沙,一斤红豆大概得生豆沙两斤左右。不要挤得太干,以免豆沙发干不滋润。
洗出的生豆沙。
准备好炒制红豆沙的材料
将麦芽糖隔热水软化至可流动状态,约为60℃左右,并保温维持至使用时仍是可流动状态。
锅置火上开小火,将花生油或猪油的三分之一放入炒锅中烧热。
加入生豆沙,中火拌炒均匀,至油被完全吸收。
分两次加入剩下的油,中火拌炒均匀,每次都炒至油被吸收再加下一次。
加入白砂糖,中小火拌炒均匀,至糖融化被吸收。
再加入二砂糖或红糖,中小火拌炒均匀,至糖融化被吸收。
加入麦芽糖,中小火拌炒均匀,至糖融化被吸收。继续炒至豆沙"三不粘"(不粘锅,不粘勺,触馅不粘手),即为炒馅终点。
将炒好的豆沙平摊放入浅平盘中,在豆沙表面喷点色拉油或熟制冷却的植物油,以防晾凉过程中干皮。不能加盖或覆盖保鲜膜冷却,会有水蒸汽滴入豆沙中,豆沙容易变质。
1,做法简而言之就是两倍水泡豆,三倍水煮豆,用水缓冲过筛网去皮留沙,加油糖炒制。泡豆的水最好倒掉不用,因为红豆含有皂甙。 2,洗沙也可将水笼头开至最小用长流水慢慢洗。 3,炒制豆沙馅有三种主流做法:(1),京式制法 先放糖,糖熔化后,倒入豆沙同炒,至快干时,再放油同炒;(2),广式制法 将生豆沙、白糖,总油量的五分之一放入锅中,用旺火煮沸,边煮边搅拌,至一定稠度后改用小火把剩下的油分多次逐步加入,炒至合适稠度;(3),高桥式制法 在烧热的锅中放入小部分油,加入豆沙,用文火加热,边炒边逐次加入剩余的油,糖,使其混为一体,炒至合适稠度。油糖分三次下,第一次炒糖色,第二次转色,第三次增味。我多次试验,觉得高桥式炒法最好操作,不易粘锅,中途也不会爆浆,安全系数较高。是最快捷,最安全的炒法,且成品细腻油润。 4,传统的红豆沙,糖量一般和红豆1:1,糖类和糖量可依个人喜好调整,如是蒸煮等发酵面食用馅宜稀软些,烤制用馅宜干硬些。炒沙的油也可用猪油或其他植物油,我觉得花生油比较香。放哪种糖油,可以个人喜欢,我在配料表有备注。 5.短期内使用可冰箱冷藏保存,暂时不用宜分装密封冷冻保存,用时先放冷藏解冻再取出回温至室温使用。 7.如果是做蒸制类的发酵面食馅心或八宝饭夹心可以采用前面所列的最低糖油配方,如果是做面包等需要烤制的面食,选中等糖油配方,如果是做月饼,蛋黄酥类的有酥脆要求的点心,要釆用菜谱所列标准配方的糖油比例才不会成品发干粗涩。 9.采用植物油和猪油混合油炒沙,可兼顾色泽和成形黏度,也可单用植物油或猪油。 10.用于制作洗沙的红豆宜选用红小豆,不要选那种细长形的赤小豆,出沙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