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味捞 | 新疆炒米粉申领活动
学校马路对面有家,不对,有摊新疆炒米粉,最强印象是万菜皆可茄汁红油,酱汁焦甜微酸明媚粘稠烫辣浓郁,米粉拉面口感筋弹嚼劲扎实,不知正宗与否,造就完了,红红火火吸得恍恍惚惚。那时的回忆像辣炒米粉溅在校服上的红油,倒也没味道,倒也洗不掉。下厨房出品的速食版,点亮了说来不难、却也很难专门再去复刻的场景;还很洋气时尚,卫生安全,方便友好,把街头热烈烟火气与多时寡淡无力的日常链接起来。美食的快乐源泉是一起期待,早上爸爸小孩子一样一定要做这个;吃完我们都开始吸鼻子。粗粉比楼下米粉店口感都好,酥豌豆酸豆角就是那个味,非要说的话,调味好吃但似乎稍稍逊点“新疆”意思?
总觉得,没有经历路边摊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像是据说没有在深夜吸着泡面搬砖的青春是不完整的。从小因为家长对食物的洁癖而只能隔岸观人间烟火,即使在武汉出去过早,吃热干面都不可以放葱和香菜和腌菜,吃煎包只吃皮。吃了个寂寞。人家的「18岁以前没做过这些事就是人生遗憾」清单里有去网吧、早恋之类,我在意的是,慢着,别管是童年杀还是青春回忆,我好像还没吃过烧烤、没买过辣条?
还记得第一次吃烤冷面、章鱼烧,都是买来材料工具自制;到现在如果对什么街头料理起了兴致,第一反应绝非“去哪儿吃”而是“怎么做”。十来年在外吃过唯一一次豆皮是在酒店,没报菜名,大白盘子正中托着的“食玩”造型精美、色泽雅致、光鲜亮丽……“这厨子蛋包饭做的真好!”
可有些东西,是不屑于登大雅之堂的。头一次在外地上学,自由之心指引我为天桥下的小推车停留。北国之冬,蒸汽和热量变成元气满满团团高升的可视之物,视而不见仅仅路过是违背人性的。任你兴奋纠结,前一刻缩头缩手木讷如灰蒙蒙枯树根的老江湖淡定“嗯”一声,目中骤亮、豁然出手,刹时铲子铁板“咿咿呀呀吭吭抗抗”如操兵练武,案头飞油影、刀下喋葱花;老武生翻滚长靠,叫那辛气乱欲迷人眼、不知是大风还是比西风穿心的异香叫人猛吸鼻子。一时间百感交集,宁可靠在车站饮红尘和灰尘狂笑,不要在洁白桌布高档酒杯前微笑默泪,可谓路边摊下死,做鬼也风流。旁边小伙伴很惊讶说,“还以为你这样的人从不会吃这种东西,更不会边走路边吃东西”。我也以为。
后来,学校对面那个拯救祖国下一代于食堂、连外教都每天去买炒饭的、得号「地沟油小巷」简称「油巷」的地方没有了。其实很多东西可以在家复刻,只是不想去想。偶尔想念,也蛮有意思。
#早餐•2020年12月14日#
2020-12-14